常听到很多妈妈说“没有办法,孩子完全不听我的”,这其中的无奈和心酸很能理解,就象是一记重拳击打在棉花上,没半点反应,力气用尽了只收获疲惫。为什么会这样,谁的问题?其实静下心来细细分析就能明白。

凡沟通必是双方,你说我听,我说你听,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互动的内容就是双方各自表达的思想,传递的信息。那么就有一个传递和接收的途径,这途径如果顺畅,沟通就有效,否则就相反。

明白这一点,再回头想一想“没有办法,孩子完全不听我的”这句话问题所在,关键在“听”字。妈妈对沟通的理解是:听。这就切断了传递的过程,只允许孩子接收,那这沟通的结果必须是无效,不可能有别的。听,代表的是命令,是强迫,是不能反驳,这个想法大都是建立在家长权威的心态之上的,并隐含一种对孩子的不信任。

怎样才能保证沟通的有效性?

互动。沟通双方都有说的权利,也有听的义务,是平等协商的友好关系,目标是双方意见达成一致。

传递。会说,要说到点子上,最忌漫无目的,陈芝麻烂谷子的跟着感觉走。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把自己的想法清晰的表达出来。

接收。会听,能听到重点,不要被语言本身迷惑,注意观察对方的表情,肢体语言,感受对方的情绪。没听明白的暗示对方再说一次,或提出疑问。要能真正的接受到对方表达出的思想为止。

再互动。能很快达成一致当然很好,如果遇到困难,继续回到传递、接收的途径中,找到难点,解决。这个过程也许艰难点,漫长点,但一定要耐心,再耐心,保持冷静,保证思维清晰。

因沟通对象的特殊性,孩子的一些想法并不成熟,妈妈们在沟通中要占据主导地位,就是在平等协商的氛围中引领孩子的思维,形成正确导向,但要注意引领与控制的区别。如果沟通陷入僵局,可以暂停,给时间各自冷静,择日二次协商、三次……双方不断互相理解、让步妥协。

以上所说如何融会贯通?

实践、再实践,沟通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方法都是一样的,有人的地方就有不同意见,就需要不断沟通,达成同识才能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