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十一
今天终于看完了第四章,而这最后几个小节部分正好解决我的目前状态。
老二文理分班,选择了啃硬骨头,理科班的同学都是理性且自律,孩子每天回来吐槽,我听在耳朵急在心里,不知道如何与他共情,又怕一开口就是说教,其实我的内心是开心的,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带动他的自觉性。但又不敢表露出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所以每天就是倾听,并问他怎么办?如此压抑的氛围要如何破解,他说我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来适应这个班级。我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了,他只是说说,他有适应计划,幸亏我没有“聪明”的指手画脚,更庆幸正好参加读书活动,正好稳了我的心。
读书笔记十
为孩子试卷加分,值得拥有
看减法这一节脑海里浮现出很多孩子小时候的画面,那时候的自己总是添乱的给孩子生活加料。记得老大刚上小学那会儿怕孩子跟不上,因为他上学年龄偏小,就找上一级的孩子借书,白天我在家里学习,听英语磁带,晚上陪着孩子一起学,给他做辅导,刚开始孩子挺开心,觉得妈妈很好,为了他重新学习,可在学习实践中发现妈妈不断的强化一些知识没有给自己学习的机会,造成了孩子学习依赖,后又控诉孩子不独立,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问题都出在自己身上,现在才发现自己像一座山一样压在了孩子身上。
读书笔记九
与孩子一起总结诀窍:家长抢着做“好人”让孩子做自己的“恶人”。家长重点挖掘孩子取得的成绩和进步,鼓励孩子自己说“期望和目标”。
利用总结的机会,与孩子一起回顾和想象他成功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在孩子行动前进行头脑热身,构想奔向成功的每个细节,梳理心路,然后深深铭刻在脑海中。这样,孩子真正行动的时候会不假思索,迅速地冲在他人的前面。
这一段看起来容易,但做起来不容易,需要父母无限的智慧。特别是小故事里目标管理的形成,这种倒挂式以结果为导向的方式值得人生每个领域实践。
5.17读书笔记 八
沟通中启发“洞察力—好奇心—智慧”活动链。
在对话沟通中通过铺垫说明建立认同感和提出问题所需的氛围,使其回答更有效。
激发高层次思考,所提出的问题能促进对方一番深层思考后才能回答。
利用好奇心激发好奇心,为了引导成功,提问可以直接指向解决问题的途径或者结果。秉承:我想怎么做呢?我的目的是什么?我到底为了什么?我能为你做些什么?我应该为自己做些什么?
这几个问题字面上很简单但是实际操作不易,能弄明白其中一半对我来说就很重要,我属于感性思维,我想怎么做可能就带着不理智,沟通中我的目的是什么可能会被当时的场景情绪所带偏,我到底为了什么常常都是事情结束后才想起,后面两个问题更是智慧的结晶,值得不断修炼。就目前来看,我还是不太明白这其中的精髓,我要在小故事里反复提炼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做好沟通提问中找到答案。
读书笔记 七
在倾听时,人们不仅要接受,理解别人说的话,同时也要理解别人的肢体语言,通过这个过程,人们得到的不仅是信息,也包括讲话人的情感。
倾听过程四要素:一,感知,二,选择,三,组织,四,解释或理解。其中第一点感知,是维乎其微的,不同感情色彩带来的感知不同产生不同的结果,第二点选择通常人们都是选择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表现出特别的关注,这两点对沟通过程中沟通双方都是不容忽视的。有了这样的倾听基础那么自然而然就有了不同的倾听层次,有简单的字面理解,有通过肢体语言,语气表情并结合话语境界思考话中意味体味话中情感。这样的倾听使我们和孩子保持一种亲密的关系。
读书笔记五
今天继续读第四章,这一章沟通环节特别值得我细嚼慢咽。
教育孩子要换位思考,力争不站在孩子的对面,力争站在孩子心里,站在孩子真善美的角度,考虑我们需要怎样,怎样做可以更好,让孩子感觉我们是在帮助他,是他的朋友,助手,是爱他的亲人和导师,是忠实无私的朋友和永不离弃的亲人。
这段话看似简单,但是需要考验家长很多自我的东西,需要改变家长很多的习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不容易,但如果真的做到接纳孩子就会变得很容易。
话外话,弦外音,需要家长不断的提升自我说话艺术性,孩子小的时候倾听是家长做的非常好时候,这样孩子很快学会了交流表达,在孩子进入学习的阶段,家长就容易主观臆断,不再信任孩子,不再给孩子表述的时间和机会,特别是在青春期除了觉得孩子叛逆就不再耐心的倾听孩子那躁动外表下的真实感受。所以这个时期的家长孩子互相折磨。
读书笔记五
今天依然在啃第四章,特别喜欢里面的各种小故事,有的能醒悟,有的还云里雾里。
例如狼的智慧,一次未果的狩猎只能磨炼狼群的技艺并使它们再次充满希望,犯下的错误并不被视为失败,而是成为狼的集体生存经验的一部分。失败更多时候是一种心态,而不是现实或者未来。
另一个故事石英挂钟,父亲控制自己并且把控了整个场面,妈妈也很温暖,顺势而为将众多的零部件用盒子装起来并递给儿子:手好吧,以后你的发明可能还用得着。
这样温泉般的母亲和这样智慧的父亲会让孩子越走越远,最终成为那个自己最爱的人。
读书笔记四
今天读第四章,儿子听说我读书要写读书笔记,可开心了,接过书饶有兴趣的给我读起来。[偷笑]特别喜欢这一章的小故事讲道理。从各个角度阐述沟通的原则及场景构建,特别是其中一篇:每次我妈妈批评我时,我都会提前塞入耳朵开始我无边无际的想象力,有时候还想着想着笑了起来。这个案例有多少孩子做过,有多少妈妈在苦口婆心给孩子讲道理时,被多少孩子如此对待过?多少孩子在家长说教时直接变成绝缘体?有效沟通的重要性,特别喜欢的内容是和儿子一起读的。我们一起读书成长!并且在读完后的讨论中我们彼此汲取营养。
读书笔记三
这一章讲诉了青春期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以及家庭关系和孩子之间的联系。
通过对孩子情绪的表达与心理的识别,细心解读孩子的各种肢体语言,在接纳孩子行为的基础上,走进孩子的内心,理解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即使孩子出现行为的异常,父母也要包容的接受并从自身查找原因,改变观念。
我的孩子已经过了那个最躁动时期,现在回想曾经的自己也是太多迷茫,太多困惑,太多的急躁。并且我还不能保证让我倒回去再经历一次是否能做好青春期妈妈。
还是感谢孩子给予我无私的爱,即使我乱无章法的解读他们,他们依然深爱着我。
《赢在父母》二
今天读了第二章,用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来形容家长和孩子的关系。
之前在孩子小的时候不太懂这些道理,现在孩子长大了,再来看这些浅显的道理发现曾经的自己愚昧不不可原谅。
包容,监考老师不动声色的换走了作弊的试卷,是给孩子心灵的洗礼,信任,被家庭寄予厚望的男孩因为学业的放松,自我的放纵,在父亲信任的温情中震撼并奋发图强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了父亲,尊重,虚心向孩子学习,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不仅是对孩子生命价值的真正承认与尊重,也是与孩子一起学习成长的过程。理解,理解来自于真心包容,尊重个性,才能放飞梦想,激励,不一定是表扬,也不一定是物质奖励,分享此刻所取的进步,为孩子的表现而真诚的自豪,例如儿子英语书写用心,自己参加竞赛获奖都给予口头表扬,朋友圈鼓励,和物质奖励,认可孩子,欣赏孩子,让孩子在努力后享受成功的快乐,提醒,对孩子有赏识之心,批评就变得柔和,并容易被孩子接受,用孩子时的幽默与朋友式的默契修剪病枝疯枝,让孩子与父母的成长更健康。